开放式技术民族主义:
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竞争的中国范式
王凯
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
探索AI时代技术竞争的新理论范式,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
研究问题与核心议题
-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新定义技术与权力关系?
- 传统技术民族主义理论面临什么新挑战?
- 中国实践为技术民族主义理论提供了什么新启示?
- 如何构建适应AI时代的技术竞争新范式?
历次技术革命的权力效应回顾
- 第一次工业革命:蒸汽动力,英国建立工业制造霸权
- 第二次工业革命:电力技术,美德挑战英国霸权
- 第三次工业革命:信息技术,美国确立技术霸权
- 共同特征:技术扩散缓慢,权力获取依赖资源禀赋
蒸汽革命
电气革命
信息革命
智能革命
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根本性差异
AI技术浪潮具备技术扩散加速化、权力获取去物质化、技术竞争去边界化、影响范围全方位化等根本性差异。
传统技术革命
- 扩散缓慢
- 资源依赖
- 边界明确
AI技术革命
- 扩散加速
- 去物质化
- 去边界化
AI技术的非对称性特征
- 少数行为者产生远超规模的影响力
- DeepMind案例:小团队在CASP竞赛击败98支老牌队伍
- DeepSeek现象:通过混合专家架构实现技术跃升
- 打破传统规模优势和资源依赖逻辑
"DeepMind的AlphaFold项目仅源于公司内部的一次编程马拉松活动,却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上展现强大能力。"
— 非对称竞争典型案例
AI技术的深度渗透性
| 领域 | 具体表现 | 影响程度 |
|---|---|---|
| 政治 | 选民偏好形成 | 深刻 |
| 军事 | 全自主无人机 | 革命性 |
| 经济 | 生产模式重塑 | 根本性 |
| 社会 | 知识生产变革 | 全面性 |
- 政治领域:生成式AI改变选民偏好形成过程
- 军事领域:无人机成本大幅降低,实现全自主操作
- 经济领域:重塑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
- 社会领域:改变人际交往和知识生产方式
AI技术的突破性智能特征
- 2012年AlexNet: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的重大突破
- GPT系列模型:自然语言处理的显著进展
- 从传统工具使用演变为智能交互
- 重构知识生产的基本范式
机器学习
深度学习
自主决策
智能交互
技术非对称性对权力逻辑的重塑
- 权力获取成本结构性降低
- 权力放大效应:极低边际成本实现指数级影响
- 权力分布悖论: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
- 权力行使方式:从物理控制转向算法控制
AI时代权力获取模式变化
小团队通过算法创新实现与大型机构相当的技术成果,工作效率提升数千倍。
从资源竞争到算法竞争的范式转换
竞争要素从物质资源转向数据、算法、人才、算力;竞争规则从线性发展转向指数增长;创新模式从封闭研发转向开放生态;技术扩散从地理约束转向网络化传播。
资源竞争时代
- 物质资源
- 线性发展
- 封闭研发
算法竞争时代
- 数据算法
- 指数增长
- 开放生态
大国技术竞争的战略升级
AI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要素。
| 国家/地区 | 核心政策 | 战略导向 |
|---|---|---|
| 中国 | AI发展规划 | 系统布局 |
| 美国 | 芯片法案 | 技术安全 |
| 欧盟 | AI法案 | 风险监管 |
技术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
- 核心定义:基于技术创新的国家自给自足战略
- 三大特征:政治化、本土化、安全化
- 分类体系:垄断型vs自利型,激进vs温和
- 政策目标:通过技术自主维护国家利益
"技术民族主义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的国家和民族自给自足战略。"
— 罗伯特·莱西(1987)
技术全球主义的理论观点
- 核心理念:技术发展应超越国界限制
- 理论基础:开放创新、知识共享、国际合作
- 市场逻辑:全球市场力量推动技术创新
- 政策主张:促进技术国际化和全球协作
| 理论维度 | 核心内容 |
|---|---|
| 基本理念 | 技术无国界 |
| 驱动力量 | 全球市场 |
| 合作方式 | 知识共享 |
| 政策导向 | 国际协作 |
传统理论框架面临的挑战
- 开放创新vs国家安全:量子计算、5G标准等关键技术的冲突
- 全球化流动vs主权治理:技术跨境流动的治理难题
- 技术边界模糊化:国家边界与技术边界的错位
- 传统二元对立框架难以适应AI时代特征
中国的实践回答:开放式技术民族主义
- 核心理念:在开放中实现自主,在合作中提升竞争力
- 突破创新:超越技术民族主义vs技术全球主义二元对立
- 实践特征:开放性、系统性、价值性
- 战略智慧:竞争合作并重的新范式
开放性特征:在竞争中坚持合作
- 开源战略:DeepSeek核心技术向全球开放
- 生态构建:通过技术共享增强影响力
- 双向开放:人才引进与技术输出并重
- 合作竞争:探索平衡艺术的战略智慧
"通过技术共享降低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门槛,推动了技术民主化进程,同时在开放中培育了自身的技术影响力。"
— 开源战略的深层逻辑
系统性特征:全链条生态化布局
- 基础设施超前部署:东数西算工程构建算力网络
-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: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、高校支撑
- 区域协调发展:多中心、差异化的创新网络
- 制度优势转化:新型举国体制的数字化应用
基础设施
协同创新
区域协调
制度转化
价值性特征:以人民为中心的技术导向
- 社会价值嵌入:AI技术与医疗、教育、环保深度结合
- 伦理先行理念:制定AI伦理原则和治理规范
- 包容发展目标:缩小数字鸿沟,促进共同富裕
- 全球视野: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
三大实践机制的协同作用
三大机制相互支撑、有机统一。
| 机制类型 | 核心内容 | 实现方式 |
|---|---|---|
| 制度转化 | 新型举国体制 | 政府引导+市场主导 |
| 生态构建 | 开放创新 | 全球人才+产业协同 |
| 规则参与 | 国际治理 | 标准制定+价值引领 |
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
- 理论创新:突破传统二元对立,提出开放式技术民族主义
- 实践价值: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发展新路径
- 全球贡献:推动构建技术命运共同体
- 未来导向:从排他性向包容性、对抗性向合作性转变
结论:技术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
- AI技术重新定义了技术与权力关系
- 开放式技术民族主义实现了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统一
- 中国实践为全球技术治理贡献了新范式和新智慧
- 构建技术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
汇报完毕 敬请指导
感谢各位老师!